系統編號 :
活動外文名稱 : Narrative Structure and Formulaic Style of Oral Tradition of Original Texts in Fulu School of Taiwanese Luantan Theatre
開始日期 : 2013年8月1日
結束日期 : 2014年7月30日
網站連結 : https://www.grb.gov.tw/search/planDetail?id=3116516
活動描述:
在民間流行超過兩百年的臺灣亂彈戲,可依其聲腔概分為「福路(舊路)」與「西皮(新路)」兩個系統,對於其長期流傳,故事篇幅較長的正本戲,有「福路二十四大本, 新路三十六大本」之說,但並沒有明確對應的劇目。 北管總綱應視為數代表演者演出的舞台記錄本,具有口語傳統中經常出現類似套語、主題的特質,解析其敘事結構可以看出其與其他劇種相同劇目的差別,找出臺灣亂彈戲的地方特色。本計畫以公認屬「福路廿四本」中的16齣北管戲為對象,進行上述分析,材料來源包括北管藝師葉美景與羅東福蘭社的手抄本。 研究步驟先制定手抄本的整理準則,接著重新繕打,將其數位化,再重複校對,為每齣戲撰寫本事,並根據人物類型、場景、情境等,整理出北管戲曲套語、主題資料庫。初步發現以單人為主的套語可變性較強,多人表演構成場景的主題變動性不大,由於16本總綱中同一類型故事有限,目前僅能以《藥茶計》、《雙貴圖》、《打春桃》這類「家庭戲」,與《破慶陽》、《紫臺山》都有的「奸臣奪朝、陷害忠良」部分進行敘事結構分析。 研究成果除了做為研究寫作的素材外,也將回饋給相關的學習者與活戲演出者運用,未來將拓展從「戲劇文本」到「表演文本」的研究。